臍帶血是胎兒娩出并斷臍后,留存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,含有豐富的造血干細胞。經過幾十年的醫學實踐證明,臍帶血越來越成為重要的醫療資源。
自1988年全球第一例臍帶血移植手術,治療了一名患有范可尼貧血癥的5歲男童開始,至今,全球已經有超過40000例成功利用臍帶血救活病人的移植案例。并且臨床證實臍帶血可用于治療的疾病達到113余種,常見的包括惡性腫瘤、血液疾病及免疫系統疾病等。
而在中國,第一例自體臍帶血移植發生在2009年,移植非常成功。接受移植的是一個名叫源源(化名)的神經母細胞瘤患兒。時至今日,移植時3歲多的源源,已經長成了一個健康的14歲初中生。

中國首例自體臍帶血移植案例回顧
2006年,源源(化名)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,明亮的雙眼,甜美的微笑,可謂人見人愛。但在源源1歲多時,不幸患上神經母細胞瘤,需要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重建造血功能和免疫系統。
命運并沒有拋棄這個小生命,在源源出生時,父母為她留存了一份臍帶血,正是這份寶貴的臍帶血為源源重啟了生命的希望。
2009年4月,源源在北京兒童醫院進行自體臍帶血移植,她的臍帶血順利出庫了,這份臍帶血將為她帶去生命的火種。這是我國首例自體臍帶血移植手術,對于源源及其家人來說是求生的希望,對北京兒童醫院的醫生來說更是一次全新的挑戰。由于自體臍帶血干細胞無需配型,使得源源避免了移植后出現的排斥反應等問題,使干細胞能很好地植入發揮作用。經過一個月的觀察,源源身體狀態平穩,移植獲得成功。源源父親激動地說:“多虧源源出生時我們保存了她的臍帶血,沒想到真用上了!”
延續十一年的生命“臍跡”
如今11年過去了,源源現在的健康狀況怎么樣了呢?
最近,隨著回訪源源家人的消息傳來,我們了解到現在的源源已經順利進入初中學習,身體健康狀況良好,完全不需要服用藥物維持。和普通健康的孩子一樣,源源的初中生活也豐富多彩,讀書、學樂器,享受著青春的美好。
臍帶血,不僅在源源生命的關鍵時刻救回了她,還讓這種“臍跡”延續了十一年以及更久。這讓我們由衷感嘆,一份臍帶血存下的不只是造血干細胞,而是生命的偉大饋贈。
專家呼吁:新生兒家庭應儲存臍帶血
正因為當初源源父母儲存自體臍帶血的決定,才讓源源的疾病得到了更為徹底地治療。這更加證明了,父母為孩子儲存臍帶血,不僅是一份濃烈的愛,更是一份最長久的守護。
臍帶血作為重要的醫療資源,是每位準父母都需要了解并且重視的事情。血液科專家們也多次呼吁,每個新生兒家庭都應該儲存臍帶血。
臍帶血的儲存非常有必要,無論是對別人,還是對自己家里人都是一個儲備。

國家衛生健康委兒童血液病專家委員顧問、兒童血液病專家吳敏媛教授,也是中國首例自體臍帶血移植治療神經母細胞瘤的主持者。她也呼吁:臍帶血具有很多自身的優點,現在臨床上有很多患兒用臍帶血移植治療疾病,有的患兒重新走進學校,健康成長。我鼓勵每位產婦都留下這寶貴的資源,為家庭提供“資源”保障。